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全面深入准确学习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认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认识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要求,本教材编写组精心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概论》经过认真编写和反复修改,广泛听取了相关部门、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建议,并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审定。现就教材编写的有关情况和教学建议作以下说明。
一、教材编写的总体情况
《概论》编写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卷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一系列相关专题论述摘编为依据,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概括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同时,参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著作。《概论》编写注意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既相联系又有所侧重,重点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
1. 论述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P54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适应当今时代需要、引领我们时代进步的科学思想体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概论》注重从大的历史背景、新的时代任务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现实基础和历史必然性。
一是在导论和结语中阐明了这一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创立的重要途径、完整体系、历史地位、“两个确立”的决定意义、如何学习这本教材和掌握这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二是在第一章至第五章论述这一思想的基础性理论问题,注重结合历史和现实背景深入揭示这些基础性问题的丰富理论内涵、重大实践价值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三是在第六章至第十七章阐述了这一思想在各领域各方面的展开,注意结合各领域各方面的实践,深入揭示这些新的思想观点产生的具体背景和现实意义,阐明其具有的深厚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四是注重以历史视野和全球视野揭示和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在人类思想史和现代化史上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阐明“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深入讲清楚“两个确立”的重大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是《概论》编写的重点,也是学习这一教材要求把握的重点。《概论》紧紧围绕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2](P26)的重要论断进行了充分论述,着力讲清楚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讲清楚完成新时代历史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概论》不仅从政治维度进行论述,而且从历史、理论、实践等维度进行了充分论述,帮助广大学生切实增强“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此,编写组在编写教材时,一是在导论中对“两个确立”从理论上进行了专题深入阐述;二是在各章节中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成就阐述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实践的充分证明,并强调“两个确立”对于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三是在前言和结束语中,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权威性文献为依据,全面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编写组在深入学习研究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文章、著作的基础上,参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对这一科学体系作出的概括,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并报经批准,形成了包括导论、结语和十七章主体内容组成的《概论》完整内容。为了确保阐述全面准确,编写组对于《概论》中的每一个重要论断和观点,都认真广泛研究公开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个论断和观点的全部论述,力求从整体上、全方位予以准确把握。
一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重大关系和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进行了全面介绍,同时在各章节中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进行了全面介绍。二是深刻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三是深刻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4. 论述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六个必须坚持”,揭示这一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所在、活的灵魂所在,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就必须掌握它的核心和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局势发生复杂变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类问题错综复杂,正确分析形势,牢牢把握大局,就必须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3](P129-13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学习《概论》不仅要学习其中的重要论述、重要观点,而且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好运用好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概论》特别注重从世界观方法论上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容。一是在导论中全面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强调“六个必须坚持”贯通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认识论和实践论、真理论和价值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二是在一些重要章节专门论述了处理实践问题坚持的方法论,如在第二章介绍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注重运用系统方法;在第四章介绍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第五章介绍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方法论”,体现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在第九章介绍了“统筹处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思想;等等。三是除了上述这些章节,在其他各章内容的论述中,也非常重视结合具体的实例,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阐述理论创新成果。编写组希望通过这些重点论述和实例的介绍,加深广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5. 努力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深入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说服力、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4]《概论》作为思政课教材,只有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道理讲透彻、把其中的学问讲出来,才能更好地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效果。编写组认为,推动体系化、学理化,就要严格忠实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著、原文、原义,在此基础上把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阐释出来,介绍给学生;就要遵循认知规律、遵循教学规律、贴合学生实际,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说服力、吸引力,使教师好教、学生好学。
《概论》在推进体系化、学理化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一是在阐述重大理论观点时注重把理论讲深讲透,比如,在阐述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时,就从党的领导是在历史奋斗中形成,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保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证,有史有论、有理有据,为教学提供了有理论深度的学理支撑。二是在各章节阐述内容时不只是提供一般论断,而是注重厘清教学逻辑,展示教学要点,聚集“知识点”和理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内容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三是在论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时,都注重论述这些理论成果的学理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使学习者不仅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此帮助教师抓住教学关键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
二、关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概论》编写征求了众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意见,这对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妥善处理重点难点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把握住《概论》教材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问题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体悟和发现。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编写组认为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 注意阐述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这是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好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个观点,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5](P16)这里讲了两个“行”,即“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其中就包含继承发展关系、与时俱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4]忘记了这一点,就会犯颠覆性错误。《概论》在导论和各主要章节中特别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认识,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在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
2. 注意处理好《概论》相关章节内容有关联或者逻辑关系相近部分的讲授,努力做到相互支撑、相互照应、相互贯通
由于体系构建的需要和逻辑层次的不同,《概论》有些章节在内容上或逻辑上是相互关联的。这主要体现在前五章,以及前五章与后面一些章节的关系上。比如,第一章与第二章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这两章从不同向度阐述了关于我国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原则的问题,在内容和重点上各有侧重,同时这两个问题又是有联系的,故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联系、相互照应。比如,第三章与第十七章涉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两章都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一个讲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个讲怎样更好地发挥核心作用,也就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在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这两个问题的相互联系,讲清楚二者的统一,即加强党的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比如,第四章与第十一章分别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两章都涉及党的基本价值观和执政理念问题,其中第四章讲的是理念、立场、方法和原则,第十一章讲的是实际工作,讲怎样为人民谋幸福,怎么落实以人民为中心。这两章可以结合起来把握,避免一个讲得太“空”,一个讲得太“小”,并注意避免内容讲解上的重复。
3. 注意阐述好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把理论论证与实践印证结合起来
一个理论的真理性归根到底是由实践来证明的。在教学中能把理论问题讲得头头是道,算是很有水平,但这并不一定能让学生信服。如果能紧密结合具体实例、结合实践成就来讲,才能真正讲清楚、讲明白,讲得让人服气。毛泽东指出:“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6](P815)编写《概论》的指导理念之一,就是把新时代取得的实践成就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并力图结合理论问题把这些成就讲好。因此,教材的每一章都有专门讲成就的内容,讲好这些成就是讲好“概论”课必须把握的重点。要注意结合当前实际、结合学生的切身感受来讲成就。比如,讲解生态文明建设章的内容,不仅要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些重要理念,更要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治理在国际上的重大影响,讲人们从观念到行动发生的重大变化。只有这样讲,才能讲得更加清楚,讲得更有说服力。
4. 注意阐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形成的实践基础和客观依据,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起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需要,其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展示了这个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又贯通着自身内在的逻辑线索。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是密切相关的。讲好“概论”课,不仅要把握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而且要把二者统一起来,以实践逻辑阐明实践依据,以理论逻辑阐明理论依据,以实践逻辑增强理论逻辑的说服力。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曾经指出,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建设,长期强调要从严治党,但一些地方和单位党风不正的问题仍然长期存在,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根子就在“从严”上没有做到位,没有严到份上,所以必须在“全面从严”上下功夫。后来他又提出要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提出“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是从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得出的逻辑结论。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到提出党的自我革命,这就从实践逻辑中抽象发展为一种强有力的理论逻辑,其结果就是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更加自觉、更加持久。因此,讲好“概论”课就要从重大论断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发展规律、深刻根源去讲,把握理论发展的必然性。不能仅仅掌握具体的词句、论述,还要关注这些词句、论述背后的逻辑性、关联性、学理性,这样才能把“概论”课讲好,让学生更好学习掌握。
5. 要注意把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讲好理论观点与讲好精神品格统一起来
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不讲其中蕴含的精神风范和思想品格。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非常重视革命精神教育,这是高校思政课的光荣传统和重要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包含着强大的精神内涵和道义感召力。这一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蕴含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有着强大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民情怀和斗争精神,这些方面都在《概论》中予以充分体现,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传授给学生。要注意在进行知识讲授、理论讲授时把精神教育注入讲课中去,立足大学生成长成才实际,切合大学生个人的思想感悟,帮助大学生将理论内容和精神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由于《概论》内容非常丰富,教学实践才刚刚开始,因而教学中还会反映出新的重点难点,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和思想理论界持之以恒共同研究,不断推进教材建设的完善,不断推进教学工作的深入。
三、关于教材使用的建议
《概论》教材内容十分丰富,这会给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备课教学带来一些挑战。因此,开好这门课程要更加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校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 组织集中培训,读懂教材,注重把握教材体系和教学重点难点
《概论》作为第一次在全国范围使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编教材,抓好全员培训至关重要。要组织开展全覆盖、分层次、多形式的教材使用培训,帮助全国高校授课教师认识和把握教材的总体框架、基本精神、重点内容、难点问题,做到“学深悟透、了然于胸”。要着力提升一线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系统把握,除了深入学习《概论》文本,更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要组织教师对《概论》各章节进行深入研究,既要从总体上把握整个教材体系,又要深入把握各章节的逻辑关系,逐章逐节地研究《概论》的全部内容,真正理解其中的重要论断、重要阐述、重要观点,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理论意义和精髓要义,真正了解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如何处理好这些重点难点,确保在教学中能够讲准确、讲全面、讲透彻。
2. 加强集体备课,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材教法
近年来各高校特别是重点马院已经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教学探索,为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积累了初步经验。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新编教材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无论是教材结构还是教材内容都做了许多新的丰富拓展,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授课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惯性思路组织教学,应该结合课时规定,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要求做好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是深入理解教材、完善教案设计、改进教材教法,提高教材使用效果的有效举措。要推动担任教学任务的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推动健全跨校联校、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机制。要通过集体备课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找准和深入解答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兴趣点、关注点、疑惑点。通过互学互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深入把握《概论》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切实增强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做好备课工作,一要深入领会教材体系,统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避免内容重复和讲授不均衡现象,防止出现教学内容的遗漏;二要注意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对重点问题要讲深讲透,对一般知识性内容可以做简略介绍,对一些难点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多角度阐释;三要通过备课做好教学的全面准备,既要把教材文本吃深吃透,也要做好备教法、备学生状况、备学习方法、备思考题等准备,加强多专业多学科协作,努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透彻,更有说服力。
3. 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好问题反馈和解答,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问题是理论形成发展的先导,也是学生学习掌握理论的先导。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侧重点是把问题讲清楚,把观点讲明白,把逻辑厘清晰,做到这一点就是一堂好课。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强,越来越不满足单面向阐述、“只讲结论、不讲道理”式的教学方法。讲好“概论”课,要避免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枯燥方式,注重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探究导向,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有问有答、积极交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要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一要加强对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研究。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既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关注的问题,回答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研究。“0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准确把握这些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三要认真组织好对学生关心问题的解答。在教学中除了教材涉及的理论问题,还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现实问题,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样重要。要善于抓住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运用掌握的理论武器进行深入剖析,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渗透力。
4. 加强教辅材料和手段建设,充分运用现代新技术,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导资源,是支撑教材并且服务教材使用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很多学校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形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良好效果。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整合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和相关领域专家力量,以《概论》教材内容为基本遵循,适时组织编写教学指南、教学重点难点解析;广泛征集优秀讲义、教案,建设规范化、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库,建设共建共享专题学习网站。近年来,教育部倡导的以课件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应该继续发展。但在加强教学形式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另一种倾向,就是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建设,不在讲深讲透上下功夫,相反一味在形式上追求新颖,虽然一时吸引了学生,但解疑释惑的功能不强,后续乏力,慢慢变成“常规操作”,最终使教学效果弱化。要坚持把“概论”课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形式创新统一起来,根据教学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聚焦于解疑释惑、入脑入心,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执笔人:张磊)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N].人民日报,2023-07-02(1).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